Friday, June 4, 2010
民联缺的是隆中对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师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吧?
那时候刘备正依附于荆州刘表门下,尽管刘表以宗室之谊对刘备待以上宾之礼,让刘备屯兵新野,但刘备却深知长久下去不是办法,宿敌曹操迟早会兴兵南侵一统天下,因此四处寻找贤才辅助自己。当身边谋士徐庶说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刘备想都不想便迫不及待地冒着隆冬的严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孔明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三顾茅庐”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与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赖的明主,便把自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观察与分析和盘托出,并且针对刘备当时的处境,向刘备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国和北伐中原的战略方针,这便是著名的《隆中对》!
当时的刘备已经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征战多年,走遍天下,历尽艰辛,见识广博,为何会为诸葛亮的一席话而深深折服?甚至说孔明予我,如鱼得水啊!
要知道,当时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年方廿七的小伙子!
作为一代枭雄,见识多广,阅人无数的刘备一听就懂诸葛亮提供给他的并不是一个空中楼阁般的计划,而是一个可以实现,务实的方案。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更有长期目标 - 一统天下。并且,诸葛亮也把刘备心理面的障碍一一给解开。
自此,天下三分之势,就此定格。而刘备也一步一脚印,按照诸葛亮的方案,逐步建立自己的事业。当然,期间发生了一些变故 - 关羽失荆州,《隆中对》的计划因此而破产了一半,也导致诸葛亮从此被困蜀境,不过这并不是《隆中对》战略的错,而是管理用人上出错所致。
说回民联,自308政治大海啸后,平白无故多了几个地盘,民联支持者们也都志得意满,希望下届选举可以一举推翻国阵暴政,入主布城。
问题就在这里,民联现在的处境不比刘备当年好哪里去,面对兵强马壮的国阵,至今我们依然看不出民联的迎敌战略在哪里,或者说,战略方向模糊且不一致。有的人说,决战在中间,有的人说,决战在东马,有的人说,决战在巫裔选民等等等,当然,也有人主张说,先务实把地方施政做好,学台湾民进党以地方包围中央,多一两届才入主布城。
因为短中期目标并不一致,招致各式各样的奇怪现象,有人开始搞小圈子,有人开始搞地方斗争,有人开始搞朋党,建立利益输送带。
因为短中期目标并不一致,民众也因此而对民联的要求不一致,导致民联疲于奔命,给人一种貌似游击军而非正规军的形象。
民联要一统天下,不是需要什么诸葛亮,五虎将或五子良将,而是一套务实全面的建基立国的战略方针。
Labels:
打横来讲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