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两个三国后期的人物,薛莹和陆喜。
薛莹,三国吴人,文学家,薛综之子;陆喜,家乡职业和薛综一样,名将陆逊是他的叔叔。
话说有一天,有人问陆喜:薛莹在吴国应该算是第一等贤才吧?薛综答说: 贤才?咸菜就有,最多只能算是第四第五等。为什么呢?原来那时候吴帝孙皓(孙吴最后一个败家仔)暴虐无道,那些沉默不说话,隐居不当官的,才是第一等。躲开高位,宁居低位,用俸禄代替耕田维持生活的,是第二等。慷慨居官,体会国家,立身正直,无畏无惧的,是第三等。利用机会,不断促使政治改革的,是第四等。温和谨慎、不谄媚、不拍马,不过第五等。第五等以下,就用不着谈了。所以,吴国上等贤才,都被埋没,远远躲开麻烦。中等贤才有声名,有地位,但却接近灾祸。观察薛莹的一生行事,怎么能算第一等?
陆喜这家伙道尽典型中国知识分子的缩骨无春,无耻卑怯,不管人民有多苦,国家有多糟,他们选择明哲保身,冷眼旁观。不仅如此,他们还把逃避政治或吃饱卖大包的政客视为上等人,对投身改革,赴汤蹈火的人则冷嘲热讽说尽风凉话!
会诞生这种本末倒置的观念,难怪古中国的官场总是那么黑暗 ...
原文:
或问予,薛莹最是国士之第一者乎?答曰:「以理推之,在乎四五之间。」问者愕然请问。答曰:「夫孙皓无道,肆其暴虐,若龙蛇其身,沈默其体,潜而勿用,趣不可测,此第一人也。避尊居卑,禄代耕养,玄静守约,冲退澹然,此第二人也。侃然体国思治,心不辞贵,以方见惮,执政不惧,此第三人也。斟酌时宜,在乱犹 显,意不忘忠,时献微益,此第四人也。温恭修慎,不为谄首,无所云补,从容保宠,此第五人也。过此已往,不足复数。故第二已上,多沦没而远悔吝;第三已 下,有声位而近咎累。是以深识君子,晦其明而履柔顺也」。问者曰:「始闻高论,终年启寤矣」。
《晋书 陆喜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